(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生道:指以生命为代价的道义或原则。
- 感应理:指宇宙间事物相互影响的道理。
- 幽明:指阴阳、生死、可见与不可见的世界。
- 王道:指理想的统治方式,强调仁政和道德。
翻译
以生命为代价去捍卫道义,即使死去也不会有怨言。 因此明白事物间相互影响的道理,不局限于生死可见与否。 为此,我将为君主大书特书,以此劝导实行仁政和道德的统治方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道义和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湛若水认为,真正的道义是值得人们为之付出生命的,而这种牺牲是出于对更高原则的忠诚,因此即使面临死亡,也不会有怨恨。诗中提到的“感应理”强调了宇宙万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影响超越了生死和可见与不可见的界限。最后,作者希望通过书写和传播这种理念,来劝导君主实行仁政,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道德价值的坚持。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喷玉岩睡起与康用行冯元湛邓粤贤粤良泉因赠之 》 —— [ 明 ] 湛若水
- 《 答江右刘善庵钦道乞题母墓碑 》 —— [ 明 ] 湛若水
- 《 寿两涯钱先生七十华诞歌 》 —— [ 明 ] 湛若水
- 《 题扇面尽寄陈云山中丞 》 —— [ 明 ] 湛若水
- 《 过徐州谒闵祠三首示周生荣朱兼寄州守陆生时望掌教周生易 》 —— [ 明 ] 湛若水
- 《 高氏祖庙诗 》 —— [ 明 ] 湛若水
- 《 题甘泉精舍 》 —— [ 明 ] 湛若水
- 《 舟中即席和答何艮所明府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