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倏(shū):迅速,突然。
- 羚羊:此处指羚羊挂角,比喻事物难以捉摸,无迹可寻。
- 声臭(xiù):声音和气味,此处比喻外在的表象。
- 一唯:一心一意。
- 谅:确实,诚然。
翻译
道林进入了我的梦境,万里之遥突然心灵感应相通。 由此便可领悟道的真谛,羚羊挂角又怎能留下踪迹。 饮酒并非比喻道的真谛,醉酒或许能勉强形容。 我说这并非如此,仍然陷入了外在表象之中。 一心一意确实不难,但要真正领悟又从何而来。 千载之后,面对你,心中感到无比的融洽与和谐。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梦境与道林的相遇,表达了作者对道的领悟与追求。诗中,“羚羊挂角”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道的难以捉摸,而“饮酒非譬道”则进一步强调了道的超越性。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千年后与道相遇的期待,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龙池 》 —— [ 明 ] 湛若水
- 《 送觉山外补之温州 》 —— [ 明 ] 湛若水
- 《 赠谢生惟近知远周生敬甫仪还徽州 》 —— [ 明 ] 湛若水
- 《 大理杨司厅调南礼部赠之 》 —— [ 明 ] 湛若水
- 《 题陈郎中哀挽卷并跋尾一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已答赵大洲司成书意有未尽情见乎辞 》 —— [ 明 ] 湛若水
- 《 赠宁波郑太守威 》 —— [ 明 ] 湛若水
- 《 新春出游白石试笔四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