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后二日山陵陪祀回适有诏修宋元二史纲目不肖滥预率尔赋此

晓别园陵入觐来,编摩谁意及凡材。 鹓班未放天墀散,凤敕先从史院开。 朱墨两函藏秘省,是非千古在灵台。 叨陪敢继春秋笔,予夺还应取圣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至:指冬至。
  • 山陵:指皇帝的陵墓。
  • 陪祀:陪同祭祀。
  • :皇帝的命令。
  • 编摩:编纂整理。
  • 鹓班:指朝班的行列。
  • 天墀:指皇宫的台阶,代指朝廷。
  • 凤敕:皇帝的诏书。
  • 史院:编纂历史的机构。
  • 朱墨:指用朱砂和墨水书写的文件,通常用于重要的官方文件。
  • 秘省:指收藏重要文件的地方。
  • 灵台:指人的心灵,这里指历史的是非曲直。
  • 叨陪:谦词,表示自己不配参与。
  • 春秋笔:指编写历史的笔法,这里指参与编纂历史。
  • 予夺:给予和剥夺,指历史评价的权力。
  • 圣裁:皇帝的裁决。

翻译

冬至后的第二天,我陪同祭祀皇帝陵墓后回朝,意外地被命令参与编纂宋元两史的纲目,我这平凡之才竟被选中,真是出乎意料。朝班还未散去,皇上的诏书已先从史院发出。两函用朱砂和墨水书写的文件被珍藏在秘省,历史的是非曲直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我虽不配参与编纂历史,但历史的评价和裁决还应由皇帝来决定。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被选中参与编纂历史的意外和谦逊之情。诗中,“晓别园陵入觐来”描绘了作者从祭祀现场回到朝廷的情景,而“编摩谁意及凡材”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选中的惊讶。后句通过“鹓班未放天墀散,凤敕先从史院开”展现了朝廷的繁忙和皇帝诏书的迅速传达。结尾的“叨陪敢继春秋笔,予夺还应取圣裁”则体现了作者对历史评价权力的尊重和对皇帝裁决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皇权的敬畏之情。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