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五岭诗
春山绣芙蓉,闪烁入青空。
我来乘云车,缥缈行空中。
芙蓉临对镜,镜光花愈胜。
未见本来面,更须学山静。
静坐看羊队,羊化石空在。
石吾甚爱之,勿使羊践坏。
德胜非人力,而乃见天则。
是德何必胜,日用常饮食。
新岭德胜前,问新何以然。
盛德乃日新,春花自年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婺源: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上饶市。
- 芙蓉:荷花,这里比喻山峰。
-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 云车:神话中神仙以云为车,这里指作者想象自己乘云而行。
-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对镜:比喻山峰映照在水中,如同对镜梳妆。
- 本来面:本来的面貌,指山峰的真实状态。
- 羊队:成群的羊。
- 羊化石:传说中羊因长时间凝视而化为石头。
- 德胜:德行胜过一切,这里指道德的力量。
- 天则:自然的法则。
- 日用:日常使用,指日常生活。
- 新岭:新的山岭。
- 盛德:深厚的德行。
- 日新: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翻译
春天的山峰如绣出的荷花,闪烁着光芒融入青空。 我乘着云车,在空中缥缈地行走。 山峰如同对着镜子梳妆,镜中的光影让花更加美丽。 还未见到山的真实面貌,更需学习山的静谧。 静坐观看羊群,羊化作了石头,只剩下石头。 我非常喜爱这些石头,不要让羊群践踏破坏。 德行的胜利非人力所能及,而是体现了自然的法则。 这样的德行何必非得胜过一切,它就像日常的饮食一样平常。 新岭的德行胜过了前岭,问新岭为何如此。 深厚的德行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春天的花朵自然年年盛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山景的美丽与宁静,通过比喻和想象,将山峰比作芙蓉,乘云车而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未见本来面,更须学山静”表达了诗人对真实与静谧的追求。后文通过对“德胜”的讨论,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和自然法则的不可违逆,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力量的崇尚和对日常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道德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邑城西郭巷下街屋一间切近汤子新之因卖与之诗以代券 》 —— [ 明 ] 湛若水
- 《 即席和桂洲公次韵郭杏东翰长观莲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题东湖书院 》 —— [ 明 ] 湛若水
- 《 自甘泉归西樵夜舟风月甚佳 其一 》 —— [ 明 ] 湛若水
- 《 过横州吊秦少游二绝句 》 —— [ 明 ] 湛若水
- 《 送何于逵北上会试 》 —— [ 明 ] 湛若水
- 《 赠周生阶自安福无仆而来 》 —— [ 明 ] 湛若水
- 《 云谷书院夹以左右二瀑布天下之奇也周生自正请予双瀑布诗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