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宿仰圣楼

小楼依白石,且近周公涯。 溪水迎门入,贾舫趁潮回。 闹市可安禅,缘未学如来。 因寻周公梦,来者犹可追。 一日供偃仰,明日非所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仰圣楼:楼名,具体位置不详,但从诗中可推测应位于水边。
  • 白石:白色的石头,这里可能指楼旁有白色石头。
  • 周公涯:周公的边涯,可能指周公的故居或相关地点。
  • 贾舫:商人的船只。
  • 趁潮回:趁着潮水回流。
  • 安禅:安心修行,禅定。
  • 缘未学如来:因为还没有学习如来的教诲。
  • 周公梦:周公的梦境,周公是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传说他曾梦见自己治理国家的方法。
  • 偃仰:仰卧,这里指休息。
  • 非所裁:无法预料,不可控制。

翻译

小楼紧靠着白色的石头,且靠近周公的边涯。 溪水迎着门流入,商人的船只趁着潮水回流。 在这喧嚣的市场中也能安心修行,因为我还没有学习如来的教诲。 为了寻找周公的梦境,来者还可以追赶。 一天供我休息,明天的事情无法预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仰圣楼初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小楼依白石,且近周公涯”描绘了楼的位置和周围环境,给人一种静谧而古朴的感觉。后文提到“溪水迎门入,贾舫趁潮回”,生动地描绘了水边的繁忙景象,与“闹市可安禅”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在喧嚣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最后,诗人以“因寻周公梦,来者犹可追”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追思,而“一日供偃仰,明日非所裁”则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增添了诗的哲理意味。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