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松清荫诗
尝闻斐君子,外节以中通。虚心应霜雪,夷险无春冬。
又闻髯大人,柔外且刚中。霜雪莫之陵,雨露无全功。
以兹庇本支,不与时芳同。遥遥念先德,毋忝尔芳踪。
若欲问圣学,诣学竹与松。何以学竹松?生理一无穷。
刚通本阳德,去去成群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斐君子:指有德行的人。
- 外节:外在的节操。
- 中通:内心通达。
- 虚心:心胸开阔,不自满。
- 夷险:平坦与险阻,指无论环境如何。
- 髯大人:指有威严的长者。
- 柔外且刚中:外表柔和而内心坚强。
- 陵:侵凌,侵犯。
- 庇本支:庇护自己的家族。
- 时芳:当时的名士。
- 毋忝:不辜负。
- 生理:生命的道理。
- 阳德:正面的德性。
- 群龙:比喻众多有才能的人。
翻译
曾听说有德行的人,外在保持节操,内心通达。他们心胸开阔,能应对霜雪,无论环境平坦还是险阻,都无分春冬。 又听说有威严的长者,外表柔和而内心坚强。霜雪无法侵凌他们,雨露也无法完全施展其功。 以此庇护自己的家族,不与当时的名士相同。遥想先祖的德行,不辜负你的美好足迹。 如果想探讨圣贤的学问,就去学习竹与松。如何学习竹松?生命的道理是无穷的。 刚强的德性本是正面的,离去后成为众多有才能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竹松的形象,赞美了有德行的人和长者的品质。诗中,“斐君子”和“髯大人”分别代表了内外兼修的理想人格,他们的坚韧和内在力量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诗人通过这些形象,强调了学习竹松的重要性,即学习其坚韧不拔和内在的德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格。诗的最后,提出了学习竹松的目的是为了成为有才能的人,这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追求的重视。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美邑尹文侯诗 》 —— [ 明 ] 湛若水
- 《 辛亥元日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送王太常赴京 》 —— [ 明 ] 湛若水
- 《 海印寺镜光阁登高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中秋三首寄伍宗逊尹彦明 》 —— [ 明 ] 湛若水
- 《 金坛二尹李潜崖九皋黄门迓予沈渎同登茅山作二绝奉览兼示同游诸生 》 —— [ 明 ] 湛若水
- 《 予从安南回取道访西樵时方叔贤适还五羊赵元默约偶他出邓顺之先期偶至用阳明子旧韵四首前二首戏呈叔贤后二首兼柬邓赵二君并寓卜筑之意云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汤刘二阴阳领职还乡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