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洲云巢图

· 张雨
苍山不受寒,裹以白兜罗。 借云以为暖,我意不在多。 小营丹鹤巢,高栖翠云柯。 飞仙度鸾笙,老人卧鸡窠。 谁能江海去,风雨一渔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滨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云巢:云中的巢穴,比喻隐居或高远之地。
  • 兜罗:一种轻软的织物,这里比喻云雾。
  • :建造。
  • 丹鹤:红色的鹤,常用来象征长寿或仙境。
  • 翠云柯:绿色的云树枝,比喻高耸入云的树木。
  • 飞仙:飞翔的仙人。
  • :吹奏。
  • 鸾笙:古代一种乐器,形似笙,饰有鸾鸟图案。
  • 老人卧鸡窠:比喻隐居生活,鸡窠指简陋的居所。
  • 江海去:指离开隐居之地,去往世俗的江海之间。
  • 渔蓑:渔夫穿的蓑衣,这里指渔夫的生活。

翻译

苍山不愿受寒,用白色的云雾包裹自己。 借云以为暖,我心中所求并不多。 我建造了红色的鹤巢,高高地栖息在翠绿的云树枝上。 飞翔的仙人吹奏着鸾笙,老人安卧在简陋的居所。 谁能离开这江海之间的隐居之地,去面对风雨中的渔夫生活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隐居图景,通过“苍山”、“云巢”、“丹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远、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借云以为暖”一句,巧妙地以云喻暖,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末句“谁能江海去,风雨一渔蓑”则反问世俗之人,谁能舍弃纷扰,回归自然,过上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张雨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张雨

张雨

元杭州钱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 5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