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天马歌

臣闻圣元水德正色在朔方,物产雄伟马最良。川原饮龁几万万,不以数计以谷量。 承平云布十二闲,华山百草春风香。又闻有骏在西极,权奇俶傥钟乾刚。 茂陵千金不能致,直以兵戈劳广利。当时纪述虽有歌,侈心一启何由制。 吾皇慎德迈前古,不宝远物物自至。佛郎国在月窟西,八尺真龙入维絷。 七逾大海四阅年,滦京今日才朝天。不烦剪拂光夺目,正色呈瑞符吾玄。 凤鬐龙臆渴乌首,四蹄玉后䃜其前。九重喜见远人格,一时便敕良工传。 玉鞭锦鞯黄金勒,瞬息殊恩备华饰。天成异质难自藏,志在君知不在物。 方今天下有道时,绝尘讵敢称其力。臣才罢驽亦自知,共服安舆无覂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应制:奉皇帝之命写作。
  • 天马:指骏马,特指佛郎国进贡的骏马。
  • 水德:古代五行之一,代表北方。
  • 正色:指北方。
  • 朔方:北方。
  • 饮龁(hé):饮水和吃草。
  • 不以数计以谷量:形容马的数量之多,无法用数字计算,只能用谷物来衡量。
  • 承平:和平时期。
  • 十二闲:指皇家的马厩。
  • 华山:山名,此处泛指山川。
  • 百草春风香:形容春天的生机盎然。
  • 西极:极西之地。
  • 权奇:奇特。
  • 俶傥(tì tǎng):卓越不凡。
  • 钟乾刚:钟情于刚强。
  •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此处指汉武帝。
  • 广利:指汉武帝时期的将军李广利。
  • 侈心:奢侈之心。
  • 吾皇:指当时的皇帝。
  • 慎德:谨慎的德行。
  • 佛郎国:指当时的西方国家。
  • 月窟:指极西之地。
  • 八尺真龙:形容马的高大威武。
  • 维絷(zhí):拴系。
  • 七逾大海:形容马跨越了七个大海。
  • 四阅年:经过四年。
  • 滦京:指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
  • 渴乌首:形容马头如渴乌,即乌鸦。
  • (yà):磨石。
  • 九重:指皇宫。
  • 罢驽:指自己才能平庸。
  • 覂轶(fěng yì):超越。

翻译

臣听说圣元朝的北方是水德的正色,那里物产中最雄伟的是马。川原上饮水吃草的马数以万计,数量之多无法用数字计算,只能用谷物来衡量。和平时期,皇家的马厩里有十二闲,华山的百草在春风中散发着香气。又听说有骏马来自极西之地,奇特卓越,钟情于刚强。汉武帝曾用千金也未能得到,只能通过兵戈来劳烦李广利。当时的记载虽有歌颂,但奢侈之心一旦开启,如何能够抑制。我们皇帝的谨慎德行超越了古人,不贪图远方的物品,物品自然会到来。佛郎国在月窟的西边,那里有一匹八尺高的真龙马被拴系。它跨越了七个大海,经过四年,今天才在滦京朝见天子。不需要任何装饰,它的光彩夺目,正色呈现瑞符,符合我们的玄色。它的鬃毛如凤,胸如龙,头如渴乌,四蹄如玉,前蹄如磨石。皇宫中喜见远人的到来,一时便命令良工传颂。玉鞭、锦鞯、黄金勒,瞬间获得了特殊的恩宠,装饰华丽。天生的异质难以自藏,志在让君主知晓,而不在于物品本身。方今天下太平,绝尘的马岂敢称其力。臣自知才能平庸,与安舆一同,不敢有所超越。

赏析

这首作品是许有壬奉皇帝之命写作的,歌颂了一匹来自西方的骏马,以及皇帝的德行和天下的太平。诗中通过对马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和异质,同时也反映了皇帝的德行和国家的繁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如“八尺真龙”、“渴乌首”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马的特征。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的谦逊和对皇帝的忠诚,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皇帝德行的敬仰。

许有壬

元汤阴人,字可用。许熙载子。善笔札,工辞章。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禁胥隶扰民。冤狱虽有成案,皆为平反。至治间,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顺帝元统间,为中书参知政事。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廷争甚苦而不能夺,遂称病不出。帝强起之,拜侍御史。廷议欲行劓刑,禁汉人、南人学蒙古、畏兀儿文字,皆争止之。顺帝至元间,以忌者太多,辞官。后仍为参知政事,不久,称病归。至正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改枢密副使,拜中书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