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瑟

· 张昱
锦瑟古之乐,造自轩辕间。 朱丝五十弦,柱列鹓鹭班。 中有洞庭水,白日兴波澜。 人文际昌期,出应清庙弹。 洋洋雅颂音,一唱而三叹。 神人既以和,凤鸟翔其翰。 圣明御天下,百灵咸仰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是一种古代的弦乐器。
  • 轩辕:即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 朱丝:红色的丝线,这里指瑟的弦。
  • 鹓鹭班:比喻排列整齐有序的样子,这里形容瑟的弦柱排列整齐。
  • 洞庭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
  •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 昌期:昌盛的时期。
  • 清庙:古代帝王的宗庙,也泛指朝廷。
  • 雅颂:《诗经》中的两部分,雅是周王畿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 一唱而三叹:形容音乐或诗文优美,富有余韵,能使人一再叹赏。
  • 凤鸟: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羽毛,这里指凤凰的羽毛。
  • 百灵:各种神灵。
  • 仰攀:仰望并攀附,表示尊敬和追随。

翻译

装饰华美的瑟,是古代的乐器,它的制造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红色的丝线构成了五十根弦,弦柱排列得像鹓鹭一样整齐有序。瑟声中仿佛有洞庭湖的水,白日里兴起波澜。在人文昌盛的时期,它出现在清庙中弹奏。洋洋洒洒的雅颂之音,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神人之间因此和谐,凤凰展翅飞翔。在圣明的天子统治下,百神都仰望并追随。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古代乐器瑟的华美与音乐的深远影响。通过描绘瑟的制作历史、弦柱的排列以及音乐的意境,诗人展现了瑟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中“洞庭水”、“白日兴波澜”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瑟音的宏大与深邃。结尾处提到“圣明御天下,百灵咸仰攀”,表达了对于圣明君主的赞美,以及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