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寿可聪山平章

胶身名爵。醉心糟粕。正可束之高阁。庙堂谁信是行窝,更高似、尧夫一着。 胸中磅礴。眼前寥廓。与物元无城郭。自从席末挹春风,觉二十年来尽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胶身名爵:指过分追求官位和爵位,如同用胶粘在身上一样。
  • 醉心糟粕:沉迷于无价值的事物。
  • 束之高阁:比喻把某物放在一边不用。
  • 庙堂:指朝廷。
  • 行窝:指简陋的居所。
  • 尧夫:指古代贤人尧,这里比喻高尚的境界。
  • 磅礴:形容胸怀宽广。
  • 寥廓:形容视野开阔。
  • 城郭:城墙,比喻界限或限制。
  • 席末:指宴席的末尾,比喻地位低下。
  • 挹春风:比喻受到启发或影响。

翻译

过分追求官位和爵位,沉迷于无价值的事物,这些其实都可以放在一边不用。谁会相信朝廷中的人其实生活在简陋的居所中,他们的境界甚至比古代贤人尧还要高。

胸怀宽广,视野开阔,与万物之间本无界限。自从在宴席的末尾受到春风的启发,感觉二十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庙堂与行窝,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漠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中“胶身名爵”与“醉心糟粕”形象地描绘了世俗之人对权位的执着和对无用之物的迷恋,而“束之高阁”则表达了作者对此的超越态度。后文通过“胸中磅礴”与“眼前寥廓”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视野,以及对自由无拘束生活的向往。最后,“自从席末挹春风”一句,巧妙地以春风为喻,表达了作者受到启发后的觉悟,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许有壬

元汤阴人,字可用。许熙载子。善笔札,工辞章。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禁胥隶扰民。冤狱虽有成案,皆为平反。至治间,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顺帝元统间,为中书参知政事。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廷争甚苦而不能夺,遂称病不出。帝强起之,拜侍御史。廷议欲行劓刑,禁汉人、南人学蒙古、畏兀儿文字,皆争止之。顺帝至元间,以忌者太多,辞官。后仍为参知政事,不久,称病归。至正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改枢密副使,拜中书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