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 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空门:指佛教。佛教认为“诸法皆空”,以“悟空”为进入涅槃之门,故称佛教为“空门”。(“门”的读音为:mén) 忘筌:《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筌,捕鱼用的竹器。后以“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掉了原来的凭借。(“筌”的读音为:quán) 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蛛丝。(“丝”的读音为:sī)

翻译

曾经向佛教学习坐禅,如今世间万事都已忘却。 眼前的名利如同春天的梦境,醉中的风情可与少年相比。 野草芬芳,如铺开红色的锦缎;飘荡的蛛丝,扰乱了碧蓝的天空。 心里知道洛阳的那些闲雅才子,不是诗魔就是酒颠。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自己心境和对友人的一种描述。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自己曾学习坐禅,如今已将许多世事忘却,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接着,他将名利比作春梦,认为其虚幻不实,而醉中的风情则让他仿佛回到少年时代,体现了对生活的一种独特感悟。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野草芳菲、游丝撩乱,增添了诗的美感和生动性。最后,诗人提到洛阳的才子们,不是痴迷于作诗就是热衷于饮酒,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文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既有对人生的思考,又有对友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