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道场:佛教徒诵经、礼拜、修道的场所。
- 斋戒:宗教活动中的一种虔诚行为,通常指在一定时间内禁食或遵守特定的饮食和生活规则。
- 华幄:华丽的帐幕,这里指宴会的场所。
- 管弦:指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 衔杯:指饮酒。
- 狂态:放纵不羁的态度。
- 事佛:从事佛教活动,指信仰佛教。
- 佞名:不好的名声,这里指因放纵而得的名声。
- 酒力:酒的影响力,指饮酒后的感觉。
- 半酣:微醉的状态。
- 文锋:文笔的锋芒,指文学才能。
- 钝:不锋利,这里指文笔不再锐利。
- 老犹争:即使年老也依然争强好胜。
- 平阳:地名,这里可能指宴会的地点。
- 容宾醉:让宾客尽情饮酒。
- 吏舍声:官吏住所传来的声音,这里可能指宴会中官员的喧哗声。
翻译
一个月的道场斋戒终于结束,今早华丽的帐幕中音乐迎接。 举杯饮酒本就多放纵之态,信仰佛教也不妨碍有不良名声。 酒意半酣,忧愁已散,文笔未老,依旧争强。 平阳之地不仅让宾客醉倒,还听取官吏住所的喧闹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斋戒结束后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放纵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诗中“衔杯本自多狂态”展现了诗人不羁的性格,“事佛无妨有佞名”则巧妙地表达了即使信仰虔诚,也不妨碍个人性格的展现。后两句“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锋未钝老犹争”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展现了刘禹锡豁达的性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
刘禹锡的其他作品
- 《 无题 》 —— [ 唐 ] 刘禹锡
- 《 和令狐相公以司空裴相见招南亭看雪四韵 》 —— [ 唐 ] 刘禹锡
- 《 望赋附宫人忆月之歌 》 —— [ 唐 ] 刘禹锡
- 《 李贾二大夫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 》 —— [ 唐 ] 刘禹锡
- 《 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 —— [ 唐 ] 刘禹锡
- 《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 —— [ 唐 ] 刘禹锡
- 《 杂曲歌辞杨柳枝 》 —— [ 唐 ] 刘禹锡
- 《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 —— [ 唐 ]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