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 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乡驿:驿站名。
  • 伏睹:伏地而看,指恭敬地观看。
  • 玄宗:唐玄宗李隆基。
  • 小臣:臣子自称。
  •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 开元: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 光景促:时光短暂急促。
  • 仙山:指女几山。
  • 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乐舞。
  • 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 三清: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 八景:道教所说的八个神仙胜境。

翻译

开元时期的天子什么都满足了,只可惜那时候的时光太过短暂急促。在三乡的田间小路上遥望女几仙山,回来就创作了霓裳羽衣曲。他的仙心从那时起就留在了瑶池,与三清八景相互追随。天上忽然乘着白云离去了,世间只留下了像秋风词一样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三乡驿楼看到唐玄宗留下的望女几山诗后有所感慨而作。诗中先写唐玄宗开元时期似乎已无憾事,但实则时光匆匆。提到他因望仙山而作霓裳羽衣曲,表现出其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后写唐玄宗仙逝,其仙心已去,但留下尘世的遗憾。整首诗通过怀念唐玄宗的过往和感慨他的离去,表达了时光易逝、繁华易逝的感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索。这种将历史与情感融合,借古喻今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