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诗五首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燄,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豫樟:即樟树,一种常绿大乔木。
  • 挺高:直立的高度。
  • 十围:形容树干粗大,两手合抱一周称为一围。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 斤墨:斧头和墨线,指木匠的工具。
  • 采度:测量和选择。
  •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 :烧。
  • 山陂:山坡。
  • 猛燄:猛烈的火焰。
  • 柯叶:树枝和叶子。
  • 孑遗:残余,遗留。
  • 粪土英:比喻低贱但有用之物。
  • :拾取,捡。

翻译

樟树生长在深山之中,经过七年才能被人知晓。 它挺拔高耸,高达二百尺,树干粗大,本末皆能十围。 天子建造明堂,这种材料最为合适。 匠人手持斧头和墨线,测量和选择即将开始。 冬季十月,草木枯萎,烈火燃烧山坡。 疾风吹动猛烈的火焰,从树根烧到树枝。 培养这样的材料需要三十年,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一旦化为灰烬,树枝和叶子无一幸存。 虽然大地生你为材,但天时不与你同在。 不如那些低贱但有用之物,还有人去拾取。 罢了,不要再重复陈述,重复陈述只会令人悲伤。 不是悲伤焚烧的痛苦,而是悲伤采用的迟缓。

赏析

这首诗通过樟树的命运,隐喻了人才的培养与利用。诗中,樟树经过长时间的成长,本应成为栋梁之材,却因时机不当而化为灰烬,反映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悲叹。白居易以樟树的遭遇,抒发了对时世不公、人才被忽视的深刻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才价值的重视。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和人文关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