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诗五首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
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
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
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婆娑:形容树枝叶纷披的样子。
- 根株:树根和树干。
- 大合围:形容树干粗大,需要多人合抱。
- 蠢尔:愚蠢的样子。
- 形质:形态和本质。
- 虫蠹:被虫蛀蚀。
- 无期:没有尽头,持续不断。
- 衰:凋谢。
- 实:结果实。
- 萎:枯萎。
- 土:这里指腐朽成土。
- 借问:请问。
- 觜:同“嘴”。
翻译
园中的树木枝叶纷披,树根和树干粗大到需要多人合抱。 树间的虫子看起来愚蠢,它们的形态和本质是多么微小。 谁能说虫子微不足道,它们对树木的蛀蚀是无尽的。 谁能说大树强大无比,它的花和叶也会有凋谢的时候。 花朵凋谢后夏天不结果实,叶子患病秋天就先枯萎。 树的心部已经半数化为土,旁观者怎能知晓。 请问虫子在哪里,它们在树身而不在树枝。 请问虫子吃什么,它们吃树心而不吃树皮。 难道没有啄木鸟吗,它们长长的嘴又有何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大树与微小虫子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界中微小力量对巨大存在的影响。诗中,“婆娑园中树”与“蠢尔树间虫”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强大,后者代表微小。然而,正是这些微小的虫子,通过不断的蛀蚀,最终导致大树的衰败。诗人借此寓意,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也可能对强大的事物造成深远的影响。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忽视小问题的警示,以及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深刻理解。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 《 看梦得题荅李侍郎诗诗中有文星之句因戏和之 》 —— [ 唐 ] 白居易
- 《 荅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 》 —— [ 唐 ] 白居易
- 《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 —— [ 唐 ] 白居易
- 《 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因以戏赠 》 —— [ 唐 ] 白居易
- 《 寄内 》 —— [ 唐 ] 白居易
- 《 早兴 》 —— [ 唐 ] 白居易
- 《 秋暮郊居书怀 》 —— [ 唐 ] 白居易
- 《 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 》 —— [ 唐 ]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