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春久感事遣怀

斋戒坐三旬,笙歌发四邻。 月明停酒夜,眼闇看花人。 赖学空为观,深知念是尘。 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 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 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斋戒: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禁食和禁欲的宗教活动。
  • 三旬:三十天,这里指一个月。
  • 笙歌:音乐和歌唱,泛指欢乐的娱乐活动。
  • 眼闇:视力模糊。
  • 赖学:依赖学问。
  • 空为观:空洞地观察,指学问未能实际应用。
  • 念是尘:指心中的思绪如同尘埃,纷繁杂乱。
  • 龙门主:指担任重要职务的人。
  • 兔苑宾:指在宫廷或贵族家中做客的人。
  • 水嬉:水上娱乐活动。
  • 雪宴:雪中的宴会。
  • 风光:美好的景色或时光。

翻译

斋戒了一个月,四周响起了笙歌。 月光明亮的夜晚停止了饮酒,视力模糊的我看着赏花的人。 依赖学问只是空洞的观察,深知心中的思绪如同尘埃。 仍然怀念闲谈和欢笑,未曾忘记旧日的亲友。 长久担任重要职务,多次成为宫廷的宾客。 水上娱乐和雪中宴会持续整日整夜。 每件事都做得过分,时刻自我反省。 美好的时光已经抛却,七十四年的春天。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白居易在斋戒期间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斋戒坐三旬”与“笙歌发四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繁华。通过“月明停酒夜,眼闇看花人”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后文则通过对自己过往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权势和繁华的超然态度,以及对旧日情谊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