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岁

壮岁忽已去,浮荣何足论。 身为百口长,官是一州尊。 不觉白双鬓,徒言朱两轓。 病难施郡政,老未荅君恩。 岁暮别兄弟,年衰无子孙。 惹愁谙世网,治苦赖空门。 揽带知腰瘦,看灯觉眼昏。 不缘衣食系,寻合返丘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壮岁:壮年。
  • 浮荣:虚浮的荣耀。
  • 百口长:指家族的负责人。
  • 一州尊:指在一州中地位显赫。
  • 白双鬓:指头发两边都已变白,意指年老。
  • 朱两轓:红色的车帷,古代高官的标志。
  • 病难:疾病。
  • 施郡政:施行地方政策。
  • 荅君恩:报答君王的恩情。
  • 惹愁:引起忧愁。
  • 谙世网:熟悉世间的纷扰。
  • 治苦:治疗痛苦。
  • 空门:佛教,指脱离世俗。
  • 揽带:系腰带。
  • 看灯:指视力衰退,看东西模糊。
  • 不缘:不是因为。
  • 衣食系:指为了生计。
  • 寻合:寻找合适的机会。
  • 返丘园:回到田园生活。

翻译

壮年忽然已逝,那些虚浮的荣耀又何足挂齿。 我身为家族的负责人,官位在一州中显赫。 不知不觉中,我的双鬓已经斑白,徒然谈论着高官的标志。 疾病使我难以施行地方政策,年老未能报答君王的恩情。 年末告别兄弟,年老无子孙相伴。 忧愁是因为熟悉了世间的纷扰,痛苦的治疗依赖于佛教的教诲。 系腰带时知道腰围已瘦,看灯光时感到视力模糊。 如果不是为了生计,我早就应该回到田园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白居易对时光流逝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感悟。诗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从壮年到晚年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通过对“浮荣”、“百口长”、“一州尊”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他的社会地位和责任感,同时也透露出对这些世俗成就的淡然态度。诗的后半部分,白居易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简朴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的超脱和智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白居易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