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

宾客懒逢迎,翛然池馆清。 檐闲空燕语,林静未蝉鸣。 荤血还休食,杯觞亦罢倾。 三春多放逸,五月暂修行。 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 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禅后心弥寂,斋来体更轻。 不唯忘肉味,兼拟灭风情。 蒙以声闻待,难将戏论争。 虚空若有佛,灵运恐先成。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翛然:xiāo rán,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
  • 香印:指香炉中的香烟。
  • 纱灯:用纱罩着的灯。
  • 长老:佛教中对年高德重的僧人的尊称。
  • 师事:以师礼相待,尊敬地学习。
  • 古先生:指古代的圣贤或高僧。
  • 禅后:指坐禅之后。
  • 斋来:指斋戒之后。
  • 风情:这里指世俗的情感和欲望。
  • 声闻:佛教术语,指听闻佛陀言教而证悟的修行者。
  • 戏论:指无意义的争论或戏谑的言论。
  • 灵运:指灵性的觉悟和修行。

翻译

宾客们懒得来访,我自在地享受着池馆的清静。 屋檐下燕子闲谈,林中还未有蝉鸣。 荤腥和血食不再食用,酒杯也停止了倾倒。 整个春天都放纵自己,五月暂时修行。 香炉中的烟雾细细升起,纱灯在夜晚发出明亮的光芒。 我与各位长老交往,尊敬地学习古代的圣贤。 坐禅之后心灵更加宁静,斋戒之后身体感觉更轻盈。 不仅仅忘记了肉的味道,还打算消除世俗的情感和欲望。 我以听闻佛法的态度对待一切,难以参与无意义的争论。 在虚空中仿佛有佛的存在,我恐怕会先于他人达到灵性的觉悟。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五月长斋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修行的体验。诗中通过对比春天的放逸与五月的修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檐下的燕子、静谧的林间,以及香烟、纱灯等细节,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氛围。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灵性觉悟的渴望,显示了他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精神追求。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