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花寺主家小尼

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 夜静双林怕,春深一食饥。 步慵行道困,起晚诵经迟。 应似仙人子,花宫未嫁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沙弥(shā mí):指初出家的男性佛教徒,这里指小尼姑。
  • 双林:指寺庙,因佛教中常以“双林”比喻佛寺。
  • (yōng):懒惰,懒散。
  • 花宫:指寺庙,这里特指尼姑庵。

翻译

头上青丝如云,眉眼细长秀美,这位十四岁的小尼姑,正是青春年华。夜深人静时,她害怕独自面对寺庙的寂静;春日渐深,她却常常感到饥饿。她步履懒散,行道时显得困倦;起床晚了,诵经也显得迟缓。她应该像那些仙人的女儿一样,在尼姑庵还未出嫁的时候,纯洁而美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年轻尼姑的形象和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青春美丽和内心的孤寂。诗中“夜静双林怕”一句,巧妙地表达了小尼姑对寺庙夜晚的恐惧,而“春深一食饥”则揭示了她的生活艰辛。结尾的“应似仙人子,花宫未嫁时”则赋予了小尼姑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使读者对她产生深深的同情和怜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悲悯情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