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施邦直过南野堂访陆如昆侍御游道场山泛碧浪湖临别书此

一笑长髯意已投,角巾相对草堂秋。 看山载酒青藜健,笼鹤寻僧尽日游。 浮世事多悲去鸟,野人道在只沧洲。 他年寄迹来南墅,小结芳邻水竹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角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有棱角的头巾。
  • 青藜:古代用来点火照明的木杖。
  • 笼鹤:被关在笼子里的鹤,这里比喻隐士。
  • 野人:指在野的士人,即未做官的读书人。
  • 沧洲:水边,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所。

翻译

我们相视一笑,长须飘飘,意气相投,头戴角巾,相对坐在秋日的草堂中。 带着酒壶,手持青藜,我们健步如飞地登山观景,整日与笼中的鹤为伴,寻访僧侣,游历四方。 世间的事情多如悲鸣的飞鸟,让人感慨,而作为在野的士人,我们只愿居住在水边的沧洲。 将来有一天,我会在南墅安顿下来,与你们这些芳邻一起,在小而幽静的水竹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两位隐士在秋日草堂中的相聚,以及他们共同游历山水、寻访僧侣的情景。诗中,“一笑长髯意已投”表达了两人意气相投的深厚情谊,“看山载酒青藜健”则展现了他们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后两句“浮世事多悲去鸟,野人道在只沧洲”抒发了对纷繁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