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登庸:选拔任用。
- 苍生:百姓。
- 望治:期望得到治理,即期望国家安定。
- 囹圄:监狱。
- 锡典:赐予的典礼或恩典。
- 亡臣:已故的臣子。
- 抑谄:抑制谄媚之风。
- 明珠:比喻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 权倖:权贵和宠臣。
- 逡巡:犹豫不前,徘徊不定。
翻译
众多正直之士被选拔任用,百姓们频繁地期望国家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理。 监狱中释放了贤能的辅佐者,赐予已故臣子丰厚的恩典。 抑制谄媚之风,拒绝珍贵的贿赂,兴办新的儒学学舍。 怎能容忍权贵和宠臣的存在,治理国家的道路因此而犹豫不前。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深切期望和对正直人才的重视。诗中,“众正登庸渐”展现了正直人才被逐步任用的景象,而“苍生望治频”则反映了百姓对国家安定的渴望。通过“囹圄释贤辅”和“锡典厚亡臣”,作者强调了对贤能之士的尊重和对已故臣子的怀念。后两句“抑谄明珠却,兴儒学舍新”则体现了对清廉和教育的重视。最后,“讵堪权倖在,治道更逡巡”揭示了权贵和宠臣对国家治理的阻碍,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的深刻洞察和殷切期望。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
孙承恩的其他作品
- 《 赠董子元移居次张月鹿韵二首 》 —— [ 明 ] 孙承恩
- 《 赐金志感 》 —— [ 明 ] 孙承恩
- 《 夏日水殿纳凉应制次韵 》 —— [ 明 ] 孙承恩
- 《 送陈德弘省母还常熟二首 》 —— [ 明 ] 孙承恩
- 《 向晚雨益甚 》 —— [ 明 ] 孙承恩
- 《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二十七 韩文公 》 —— [ 明 ] 孙承恩
- 《 故园脩竹日在目中家人来都下问以诗五首 》 —— [ 明 ] 孙承恩
- 《 拟古二十七首 》 —— [ 明 ] 孙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