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翁太常:指明代官员石珤,字邦彦,别号熊峰,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太常是官职名,掌管宗庙礼仪。
- 倾城名艳:形容女子极其美丽,足以倾覆一城。
- 出尘寰:超出尘世,形容超凡脱俗。
- 意自閒:心情自然悠闲。
- 素月:皎洁的月亮。
- 雾佩:雾气缭绕的玉佩,形容朦胧美。
- 烟鬟:烟雾缭绕的发髻,形容山景如画。
-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象征仙境。
- 洛水:流经洛阳的河流,古代常用来比喻美女。
- 扳:攀折。
- 太常终日醉:指石珤沉醉于牡丹之美,整日不醒。
- 白头端借驻欢颜:白发之人也能借此留住欢乐的容颜。
翻译
倾城之美的艳丽牡丹,超脱尘世独立春风中,心情自然悠闲。皎洁的月光仿佛留下朦胧的雾气玉佩,青山总是如画般清扫着烟雾缭绕的发髻。若是瑶池仙境见到这牡丹,也足以让西王母停下宴席;洛水之畔若逢此花,也值得人们攀折欣赏。难怪太常整日沉醉,白发之人也能借此留住欢乐的容颜。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石翁太常宅中的牡丹,通过“倾城名艳”、“素月”、“瑶池”等意象,描绘了牡丹的超凡脱俗之美。诗中“独立春风意自閒”表达了牡丹在春风中的悠闲自在,而“瑶池若见堪停宴”则夸张地表现了牡丹之美足以让仙境停宴。结尾“白头端借驻欢颜”巧妙地将牡丹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牡丹带给人们的欢乐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