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二十首

白日回青阳,春草萋已绿。 游子忽不乐,沉吟聊踯躅。 踯躅将何为,念彼东山麓。 涧壑生白云,冈峦荫修木。 飞泉落绝壁,璆然写哀玉。 山水有至音,安用徵丝竹。 长揖陌上人,去来从所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阳:指春天。
  • 萋已绿:形容春草茂盛,已经变绿。
  •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东山麓:东山脚下,常用来指隐居之地。
  • 涧壑:山涧和沟壑。
  • 修木:高大的树木。
  • 璆然: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写哀玉:比喻水声如玉石相击,带有哀愁之感。
  • 至音:极美的声音。
  • 徵丝竹:指用弦乐器和竹制乐器演奏的音乐。
  • 长揖:深深地鞠躬。
  • 陌上人:路人。

翻译

白日回归,春天到来,春草茂盛已经变绿。 游子忽然感到不快乐,沉思吟咏,徘徊不前。 徘徊是为了什么?思念那东山脚下的景致。 山涧沟壑中升起白云,山冈山峦间树木茂盛。 飞泉从绝壁落下,声音清脆如哀愁的玉石相击。 山水自有其美妙的声音,何必再用弦竹之乐。 向路人深深鞠躬,离开去追求自己所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景色和游子的情感。诗中,“白日回青阳,春草萋已绿”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生机。游子的“忽不乐”和“沉吟聊踯躅”则表现了一种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东山麓自然景色的怀念,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最后,游子决定离开,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展现了一种超脱和自由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深切向往。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