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舒轩先生下第

宫草萋萋满禁城,乘春又向日边行。 一帆风雨还家梦,十里莺花去国情。 彩笔久传鹦鹉赋,青山频听鹧鸪声。 石渠倘许推师授,经术应齐汉五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宫草萋萋:宫中的草茂盛,萋萋(qī qī)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禁城:皇宫的别称,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 日边:比喻离皇帝很近的地方,也指京城。
  • 一帆风雨:形容旅途中的艰难。
  • 还家梦:回家的梦想。
  • 去国情:离开国家的情感。
  • 彩笔:指文采斐然的笔,比喻文才。
  • 鹦鹉赋:指文采华丽的文章。
  • 鹧鸪声:鹧鸪(zhè gū)的叫声,常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 石渠:指石渠阁,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指学问的渊博。
  • 师授:老师的教导。
  • 经术:经学,即儒家经典的研究。
  • 汉五更:汉代的五更,指夜间的五个更次,这里比喻学问的深厚。

翻译

宫中的草木茂盛,覆盖了整个禁城,在春天的气息中,你又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旅程。一路上风雨交加,你的心中充满了回家的梦想,而十里莺花则唤起了你对离国的深情。你的文采久已传颂,如同华丽的鹦鹉赋,而你频繁听到的鹧鸪声,则让你思乡之情更浓。如果你有机会在石渠阁中接受师长的教导,你的经学造诣应该能与汉代的五更相媲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郑舒轩先生离京返乡的情景,通过宫草、春景、风雨、莺花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和对离别的不舍。诗中“彩笔久传鹦鹉赋,青山频听鹧鸪声”一句,既赞扬了友人的文采,又暗含了对友人思乡之情的理解。结尾处对友人学问的期许,展现了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对未来学术成就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送别诗中的佳作。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