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十二首
春夜一何永,置酒临高堂。
宾从列四座,广乐奏东厢。
清歌激流羽,琴瑟悲且良。
高张发促柱,哀音不可详。
沈吟欲何待,酌醴不盈觞。
人生天地间,辟彼隙驹光。
世路岂不怀,坎?多所伤。
乘时慎自保,为欢殊未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永:长。
- 置酒:设宴。
- 临:靠近。
- 广乐:盛大的音乐。
- 奏:演奏。
- 东厢:东边的厢房。
- 清歌:清亮的歌声。
- 流羽:流动的羽毛,比喻歌声轻柔。
- 琴瑟:古代的两种弦乐器。
- 高张:高声张开,指音乐声高亢。
- 促柱:急促的弦音。
- 哀音:悲伤的音乐。
- 详:细说,这里指详细听。
- 沈吟:沉思。
- 酌醴:斟酒。
- 盈觞:满杯。
- 辟:比喻。
- 隙驹光:比喻时间短暂。
- 世路:人生的道路。
- 坎?:坎坷不平。
- 乘时:抓住时机。
- 殊未央:还未结束。
翻译
春夜为何如此漫长,我们在高堂设宴。宾客们坐在四座,东厢房里奏起了盛大的音乐。清亮的歌声如流动的羽毛,琴瑟的音色悲且美。音乐声高亢,弦音急促,悲伤的旋律难以细听。沉思中不知等待什么,斟酒却未满杯。人生在世,就像短暂的隙驹光。虽然心中对世路有所怀念,但坎坷不平之处多有伤害。抓住时机,谨慎自保,欢乐还未结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宴会的场景,通过音乐和歌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路坎坷的感慨。诗中“人生天地间,辟彼隙驹光”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后文“世路岂不怀,坎?多所伤”则进一步抒发了对人生道路的复杂情感,既有怀念也有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续曲歌 其四 》 —— [ 明 ] 于慎行
- 《 立秋吴翁晋郭汝承南溪小集和韵 》 —— [ 明 ] 于慎行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
- 《 寄贾广文年伯兼谢惠毡 》 —— [ 明 ] 于慎行
- 《 夏日饮表弟刘敬宇水亭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夏日村居四十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病起从吴翁晋郭汝承游南溪亭上 》 —— [ 明 ] 于慎行
- 《 送李棠轩年兄上南少司空二首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