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二十首

六籍既已远,扬马不可作。 铅刀为湛卢,腊鼠称周璞。 伟哉二三子,将操郢匠凿。 胡为崇亢厉,亦复呈丹雘。 裂吻御寒菹,飘帷奏清角。 信美非大观,矩裁焉所托。 雅道和且平,治音安以乐。 不悲而嘘唏,皇风无乃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籍: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 扬马:指扬雄和司马相如,两位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 铅刀:比喻才能平庸。
  • 湛卢:古代名剑,比喻杰出才能。
  • 腊鼠:干制的鼠肉,比喻劣质或伪劣之物。
  • 周璞:周代的玉石,比喻珍贵之物。
  • 郢匠:楚国郢都的巧匠,比喻技艺高超的人。
  • 亢厉:高亢激烈。
  • 丹雘:红色的颜料,比喻华丽的文辞。
  • 裂吻:形容声音尖锐刺耳。
  • 御寒菹:抵御寒冷的腌菜,比喻粗陋之物。
  • 飘帷:飘动的帷幕,比喻轻浮不实。
  • 清角:古代五音之一,比喻高雅的音乐。
  • 雅道:高雅的文学艺术。
  • 治音:和谐的音乐。
  • 皇风:指古代帝王的教化。

翻译

六经已经远离我们,扬雄和司马相如也不再出现。平庸的才能被误认为杰出,劣质之物被当作珍宝。这些伟大的人物,本应像郢都的巧匠一样精雕细琢。为何他们崇尚高亢激烈的风格,也追求华丽的文辞?他们的声音尖锐刺耳,用粗陋之物抵御寒冷,轻浮不实的言辞却演奏着高雅的音乐。虽然美好但并非真正的壮观,这种风格怎能成为典范?高雅的文学艺术应该是和谐平静的,和谐的音乐使人安宁快乐。不感到悲伤却叹息,古代帝王的教化难道已经淡薄了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文学艺术现状的不满和忧虑。诗中通过对比六经时代的文学巨匠与当时文人的作品,批评了当时文坛上追求华丽外表而忽视内在品质的现象。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艺术应该是和谐、平静、安宁、快乐的,而不是高亢激烈、华而不实的。最后,作者感叹古代帝王的教化已经淡薄,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