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试征西将军出塞歌
榆关九月寒风早,玄霜已白边城草。
敌骑朝侵策勒营,将军夜出祁连道。
关山晓月度龙沙,马上芙蓉吐剑花。
连营画地传刁斗,十万军声静不哗。
期门少年健如虎,束发从军思报主。
画角寒销玉塞云,铁衣冷拂金城雨。
援枹执鼓何雄哉,笑看楼兰动地来。
合围瀚海浑无敌,转战皋兰未肯回。
紫骝汗血归来后,肘背黄金大如斗。
胡床坐解月支头,割鲜笑釂蒲萄酒。
酒泉亭障接乌孙,辎重如山入塞门。
五云阙下报天子,万里封侯安足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榆关:古代关名,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是长城的起点。
- 玄霜:指深秋的霜。
- 边城:边疆的城市。
- 策勒营:敌军的营地。
- 祁连道:祁连山脉中的道路。
- 龙沙:指沙漠。
- 芙蓉:这里指剑柄上的装饰。
-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白天用作炊具,晚上用来敲击报更。
- 期门:汉代官署名,掌管皇帝的侍卫。
- 玉塞:指边塞。
- 金城:坚固的城池。
- 援枹:拿起鼓槌。
- 肘背黄金:指将军的服饰华丽,肘部和背部装饰有黄金。
- 月支头:月氏人的头颅,月氏是古代中亚的一个民族。
- 割鲜:割取新鲜的肉。
- 釂:干杯。
- 酒泉:地名,在今甘肃省。
- 乌孙:古代西域国名。
- 辎重:军用物资。
- 五云阙:指皇宫。
- 封侯:封为诸侯,古代对功臣的一种封赏。
翻译
九月的榆关,寒风早早地吹起,深秋的霜已经覆盖了边疆的草地。敌人的骑兵早晨侵袭了策勒营,将军则在夜晚穿越祁连山脉出击。清晨,关山之上的月亮照耀着沙漠,将军的剑柄上装饰着芙蓉花,剑光闪烁。军营中传来了刁斗的声音,十万的军声静悄悄,没有一丝喧哗。期门中的少年们健壮如虎,他们束发从军,渴望报效君主。寒冷的边塞上,画角声消散在云中,坚固的城池下,铁衣在雨中闪着寒光。将军拿起鼓槌,击鼓指挥,多么雄壮,他笑着看着楼兰的敌人震撼地到来。在广阔的沙漠中合围,无敌于战场,转战皋兰,决不退缩。紫骝马汗血归来,将军的肘部和背部装饰着黄金,华丽无比。他坐在胡床上,解下月氏人的头颅,割取新鲜的肉,笑着干杯蒲萄酒。酒泉与乌孙相连,军用物资如山般进入边塞。在皇宫之下报告天子,万里之外的封侯又算得了什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征西将军出塞的壮丽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和边塞的严酷。诗中,“榆关九月寒风早”等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战争的艰难。而“将军夜出祁连道”等句,则突出了将军的智勇和决心。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表达了作者对将军和士兵的赞美,以及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送许悟庵鍊师还云翠山兼寄山灵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过莫州故城 》 —— [ 明 ] 于慎行
- 《 题王母图寿新建张太夫人 》 —— [ 明 ] 于慎行
- 《 赠张就山隐君 》 —— [ 明 ] 于慎行
- 《 寿太宰二山杨老先生奉诏存问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山中奉寄太宰梦山杨公四首 其四 》 —— [ 明 ] 于慎行
- 《 黄石山堂即事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张洪阳学士请告南旋四首 其四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