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知已:知心朋友。
- 问字:请教文字。
- 春风馆:指学馆,教育场所。
- 传经:传授经典。
- 夜月楼:指读书或讲学的地方。
- 撰屦:制作鞋子,比喻劳作。
- 藏舟:比喻隐秘或安全的地方。
- 延陵剑: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的剑,后用以比喻珍贵的遗物。
- 宰树:墓地上的树木。
翻译
凄凉地得知知心朋友的消息,往事总是令人忧愁。 在春风馆中请教文字,在夜月楼里传授经典。 十年未曾相见,一日之间却感叹时光如藏舟般隐秘流逝。 唯有那延陵的剑,足以悬挂在秋天的墓树之上,象征着永恒的纪念。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知心朋友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诗中通过“春风馆”与“夜月楼”的对比,描绘了朋友生前的学问与教诲场景,而“撰屦”与“藏舟”则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结尾的“延陵剑”与“宰树秋”相结合,不仅表达了对朋友遗物的珍视,更寄托了对逝者的永恒怀念与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山中书怀荅朱可大廷平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伾麓山房十咏为朱槐石令君赋 其十 虚旷亭 》 —— [ 明 ] 于慎行
- 《 答杨户部庐山书时方谪居广陵 》 —— [ 明 ] 于慎行
- 《 冬初傅金沙侍御过访因韵赋和 》 —— [ 明 ] 于慎行
- 《 青溪 》 —— [ 明 ] 于慎行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
- 《 子夜春歌 其二 》 —— [ 明 ] 于慎行
- 《 送赵少虚先生下第二首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