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

· 尹台
言怀卧龙叟,思窥三顾庐。 行徒肃车马,遂出襄樊墟。 群山何峻?,树木纷萧疏。 隆中盘绝险,曲折回行舆。 披莽延邃历,仄趾遵岩圩。 攀扪陟中巘,始若承门除。 址迹辨仿佛,径磴交阴渠。 浏浏六角井,瓦甓中堙淤。 往事既沉泯,巨庙空翼如。 惟昔贤杰人,匡济偃穷居。 躬耕辞乱世,匿景逃空虚。 时哉不我与,逍遥乐只且。 岂复慕闻达,意足无愿馀。 桓桓汉先主,英略本夙储。 神知既相授,感会风云舒。 屡驾讵言枉,数论心已抒。 奇功从此奋,大业同策驱。 志存六合抚,力褫群魄沮。 炎命虽中殄,厥义彰简书。 咄哉鄙俗士,噆议徒呿嘘。 不观成败理,愚哲并草苴。 徙倚当世故,三叹弥愁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隆中: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之地。
  • 卧龙叟:指诸葛亮,因其隐居时被称为“卧龙”。
  • 三顾庐: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出自《三国志》。
  • 襄樊墟:指襄阳和樊城,古代地名。
  • 峻?(jùn qī):形容山势险峻。
  • 萧疏:稀疏,不密集。
  • 盘绝险:形容地势险要。
  • 披莽:穿越茂密的草丛。
  • 邃历:深远的历史。
  • 仄趾:小心翼翼地行走。
  • 岩圩(yán wéi):山间的小路。
  • 中巘(zhōng yǎn):山中的小山峰。
  • 门除:门前的台阶。
  • 址迹:遗迹。
  • 浏浏(liú liú):形容水流清澈。
  • 瓦甓(wǎ pì):瓦片。
  • 堙淤(yīn yū):淤积。
  • 沉泯(chén mǐn):消失,湮灭。
  • 空翼如:形容庙宇空旷,如鸟翼展开。
  • 匡济:辅佐,救助。
  • 偃穷居:隐居。
  • 匿景:隐藏身影。
  • 逃空虚:逃避世俗的空虚。
  • 时哉不我与:时运不济,不与我同在。
  • 逍遥乐只且:自在快乐,只是暂时的。
  • 闻达:名声显赫。
  • 意足无愿馀:心满意足,别无他求。
  • 桓桓:威武的样子。
  • 夙储:早已储备。
  • 神知:神明的智慧。
  • 感会风云舒:感应时势,风云变幻。
  • 屡驾讵言枉:多次驾车,岂能说是徒劳。
  • 数论心已抒:多次讨论,心意已表达。
  • 奇功从此奋:从此开始建立奇功。
  • 大业同策驱:共同谋划大业。
  • 志存六合抚:志向在于安抚天下。
  • 力褫群魄沮:力量足以使群敌沮丧。
  • 炎命虽中殄:虽然天命已尽,但意义仍然显著。
  • 咄哉:叹词,表示惊讶或不满。
  • 鄙俗士:庸俗之人。
  • 噆议:议论。
  • 呿嘘(qū xū):叹息。
  • 愚哲并草苴:愚者和智者都如同草芥。
  • 徙倚:徘徊。
  • 三叹:多次叹息。
  • 愁予:使我忧愁。

翻译

我怀念卧龙先生,想要探访他三顾茅庐的故地。于是我整顿车马,前往襄阳和樊城。群山险峻,树木稀疏。隆中地势险要,曲折难行。穿越茂密的草丛,沿着深远的历史,小心翼翼地走在山间小路上。攀登山中的小山峰,终于到达门前台阶。辨认着遗迹,交错的石阶在阴凉中。清澈的六角井中,瓦片淤积。往事已经消失,巨大的庙宇空旷如翼。

昔日贤人,辅佐救助,隐居于此。他辞别乱世,隐藏身影,逃避世俗的空虚。时运不济,不与我同在,自在快乐只是暂时的。他不再羡慕名声显赫,心满意足,别无他求。威武的汉朝先主刘备,英勇的策略早已储备。神明的智慧相授,感应时势,风云变幻。多次驾车,岂能说是徒劳,多次讨论,心意已表达。从此开始建立奇功,共同谋划大业。志向在于安抚天下,力量足以使群敌沮丧。虽然天命已尽,但意义仍然显著。

唉,庸俗之人,议论只是徒劳的叹息。不观察成败的道理,愚者和智者都如同草芥。徘徊于世事之中,多次叹息,使我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隆中地势的描绘和对诸葛亮隐居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时世的感慨。诗中,“群山何峻?,树木纷萧疏”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隆中的自然环境,而“躬耕辞乱世,匿景逃空虚”则深刻反映了诸葛亮的高洁志向。后文通过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赞颂,展现了他们共同谋划大业的壮志,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