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淹:南朝文学家,以《别赋》著称,此处指江淹不因离别而感到悲伤。
- 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以豁达著称,常披襟而坐,表示心胸开阔。
- 远公:指高僧,此处可能指达上人。
- 无住心:佛教用语,指心无执着,不固定于一处。
- 写:此处意为“如”,形容涧水声如鸣琴。
- 翛然:形容超脱、自在的样子。
翻译
江淹并不因离别而感到悲伤,陶渊明则愿意敞开衣襟,心胸开阔。 为了与高僧远公交谈,我们都生出了无执着的心境。 树林中的枝条似乎在挥别飞逝的华盖,山涧的水声如同鸣奏的琴音。 从此以后,猿猴和鸟儿的踪迹,将超脱自在,难以寻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王世贞与陈廷尉在栖霞与达上人分别时的情感。诗中,“江淹不怨别”与“陶令欲披襟”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心境的向往。通过“远公话”和“无住心”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与高僧交流后的心灵启迪。后两句以自然景象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理解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幼于欲渡钱塘取山阴道抵四明观日出归谒肖甫司马谓余作一歌壮其行拈笔得数语盖余入静来不复措意于工拙矣 》 —— [ 明 ] 王世贞
- 《 于鳞归绝不见客而独见余饮之酒又走使损饷绒褐予以吴丝答之而侑以诗 》 —— [ 明 ] 王世贞
- 《 徐孟章索诗为赠走笔得三绝句 》 —— [ 明 ] 王世贞
- 《 赠医者马道人 》 —— [ 明 ] 王世贞
- 《 李乾州风鉴妙天下不轻为人言然独数数属意余因赋答之 》 —— [ 明 ] 王世贞
- 《 天津道中述怀 》 —— [ 明 ] 王世贞
- 《 有瘦瘠比丘拖丈八铁链䠥䠥行街市间不从人问衣钵而日候余冀得一言之赠悯而应之得一百廿字 》 —— [ 明 ] 王世贞
- 《 朔日邑送薪盈庭感而有赋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