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坐主王检讨先生之南司成四首

戎衣高帝定神州,卜洛桥门见冕旒。 三老鸠筇分御席,诸儒虎幄进经筹。 宫袍手赐霞同烂,天语亲传日并流。 太学明师今不忝,白云弓剑孝陵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坐主:指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
  • 检讨:官名,明代翰林院设检讨,位次于编修。
  • 南司成:指南都国子监祭酒,即南京的最高学府负责人。
  • 戎衣:军服,这里指军功。
  • 神州:指中国。
  • 卜洛:指选择都城,这里指明朝定都北京。
  • 桥门:指国子监的门,因形状似桥而得名。
  • 冕旒:古代帝王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这里指皇帝。
  • 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这里指高级官员。
  • 鸠筇:指拄着拐杖的老人,这里形容官员年高德劭。
  • 御席:皇帝的座位。
  • 诸儒:众多学者。
  • 虎幄:指国子监的讲堂,因绘有虎形而得名。
  • 经筹:指经书的讲解和筹划。
  • 宫袍:指官服。
  • 天语:皇帝的话语。
  • 明师:贤明的老师。
  • 不忝:不愧。
  • 白云弓剑:指皇帝的仪仗,这里象征皇权。
  •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

翻译

高帝身着戎装,平定了中华大地,选择都城,桥门下见到皇帝的冕旒。 三位老者拄着拐杖,分坐在皇帝的座位旁,众多学者在绘有虎形的讲堂中进献经书的讲解和筹划。 亲手赐予的官袍与霞光一样灿烂,皇帝亲口传下的言语如同日光一般并流。 太学中的贤明老师如今不愧此名,白云弓剑象征的皇权在孝陵秋日中显得庄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初年皇帝在国子监接见学者和官员的盛况,通过“戎衣高帝”、“冕旒”、“御席”等词语,展现了皇权的威严和学者的尊荣。诗中“宫袍手赐霞同烂,天语亲传日并流”一句,以华丽的意象表达了皇帝对学者的赏识和尊重。结尾的“白云弓剑孝陵秋”则通过象征手法,将皇权的永恒与孝陵的庄严相结合,表达了对明朝文化繁荣的赞美和对皇权的敬仰。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