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印上人:指一位名叫印的僧人。
- 五台:指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是佛教名山之一。
- 毛孔皆文殊:比喻印上人修行深厚,处处体现文殊菩萨的智慧。
- 文殊:文殊菩萨,佛教中代表智慧的菩萨。
- 清凉:指五台山的清凉境界,佛教中常用来比喻超脱烦恼的清净心境。
- 烦恼:佛教术语,指一切扰乱身心,使人不得安宁的心理状态。
- 欲界:佛教中指充满欲望的世界,与清净的“色界”和“无色界”相对。
- 仙都:指仙人居住的地方,比喻清净脱俗的境界。
- 仰山弟:指仰山慧寂禅师,唐代著名禅师,此处可能指印上人,因其修行高深,如同仰山慧寂禅师。
- 从他来意孤:意指印上人虽然独自前往五台山,但其心意坚定,不受外界影响。
翻译
僧人印上人前往五台山朝圣,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仿佛充满了文殊菩萨的智慧。等到他从五台山返回,人们又疑惑文殊菩萨的智慧是否还存在于他身上。五台山的清凉境界即是超脱烦恼的境界,而充满欲望的世俗世界也可以是仙人居住的清净之地。我敬爱那位如同仰山慧寂禅师的印上人,无论他独自前往五台山的心意有多么坚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印上人朝圣五台山的描述,表达了对其修行境界的赞美和对佛教智慧的向往。诗中“毛孔皆文殊”形象地描绘了印上人修行的高深,而“文殊为有无”则反映了人们对修行成果的疑惑。后两句通过对五台山清凉境界与世俗欲界的对比,强调了超脱烦恼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印上人坚定心意的敬佩,体现了对高僧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