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报陈玉垒少宰

湖上清秋片月寒,为谁残梦入长安。 一千里外素书到,二十年来良会阑。 欲候三台依帝座,先闻六典建天官。 他时世业光青史,重向扶阳传里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少宰:古代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吏部侍郎。
  • 清秋:清爽的秋天。
  • 片月:孤月,形容月亮孤单。
  • 残梦:未完的梦,比喻未完成的心愿或未实现的愿望。
  • 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代朝廷或政治中心。
  • 素书:指书信。
  • 良会阑:美好的聚会结束。
  • 三台:古代官名,指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这里泛指高官。
  • 帝座:皇帝的宝座,比喻朝廷。
  • 六典:古代指六种典籍,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 天官:古代官名,指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
  • 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 青史:史书,比喻留名后世。
  • 扶阳传:可能指某个历史文献或家族的传记。

翻译

湖上的秋夜,孤月带着寒意,不知是为了谁,我梦见了遥远的长安。千里之外,终于收到了你的书信,二十年的美好时光也即将结束。我渴望能依附于帝座旁,成为朝廷的高官,却先听闻了关于天官的六典。将来,我们家族的荣耀将被载入史册,我会再次翻阅那些记载着我们家族辉煌的传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个人仕途和家族荣耀的期望。诗中,“湖上清秋片月寒”描绘了秋夜的孤寂,与“为谁残梦入长安”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向往和对未竟梦想的遗憾。后句通过“素书”和“良会阑”展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时光的流逝。结尾的“世业光青史”和“重向扶阳传里看”则体现了作者对家族历史和未来的自豪与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