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海云帆:指乘船渡过淮河和海,前往京城。
- 燕卒:燕地的士兵。
- 都护:古代官名,负责边疆军事和行政的最高长官。
-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 伏波营:伏波将军的营地,伏波将军是古代对有功将领的封号。
- 晨趋:早晨急忙前往。
- 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
- 牙旌:古代军旗的一种,上有象牙装饰。
- 组练:指精锐的军队。
- 征南:指南征的军队或将领。
- 跨札:指骑马作战。
- 儒将:指有学问的将领。
- 干城: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
翻译
一直以来,你的军事才能早已闻名,乘着云帆渡过淮海,直指帝京。燕地的士兵们都愿意为你提供充足的粮饷,浙江的人们也争相加入伏波将军的营地。早晨急忙前往将军府,那里衣冠楚楚,人声鼎沸;秋天时,你带领着精锐的军队,牙旌飘扬,组练鲜明。何况你还是一位能够骑马作战的南征将领,有多少儒将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吴韬的军事才能和威望,通过描绘他前往帝京的壮阔场景、士兵们的支持以及他在幕府中的威严形象,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领导力。诗中“燕卒尽饶都护饷,越人争下伏波营”一句,既显示了吴韬的广泛影响力,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信任和追随。结尾的“况是征南能跨札,几人儒将有干城”更是对吴韬的儒将风范和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