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漉篇

独漉独漉,山深水曲。水曲回桡,山深折轴。黄鹄高飞,横绝四极。 欲往从之,恨无羽翼。转蓬离根,随风飞翻。游子不归,慆此华年。 骐骥不驾,谁别逸足。璞石不分,谁知良玉。利剑在掌,可以割犀。 全身忘国,安用臣为。龙欲上天,势须浮云。岂无蹇修,不可以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独漉(dú lù):独自流淌。
  • 回桡(huí ráo):回旋的船桨。
  • 折轴(zhé zhóu):山路的曲折。
  • 黄鹄(huáng hú):一种高飞的鸟。
  • 转蓬(zhuǎn péng):随风飘转的蓬草。
  • (tāo):消逝。
  • 骐骥(qí jì):良马。
  • 璞石(pú shí):未经雕琢的玉石。
  • 割犀(gē xī):割断犀牛角,比喻能力强。
  • 蹇修(jiǎn xiū):指难以行走的修长之路。

翻译

独自流淌,山深水曲。水曲回旋,山深曲折。黄鹄高飞,横越四方。想要追随它,遗憾没有翅膀。蓬草随风飘转,离根远去。游子不归,年华就这样消逝。良马不被驾驭,谁能识别其速度。未经雕琢的玉石不被分辨,谁能知晓其珍贵。手中的利剑,足以割断犀牛角。忘记保全国家,还要我这样的臣子何用。龙想要飞天,必须借助浮云。难道没有艰难的道路,却不能与众人同行。

赏析

这首诗以独漉、山深水曲为背景,通过黄鹄、转蓬、骐骥、璞石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诗中“利剑在掌,可以割犀”与“全身忘国,安用臣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个人能力与国家责任的矛盾感受。最后以龙欲上天须借浮云,暗示了实现理想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而“岂无蹇修,不可以群”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奋斗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