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少尹督饷南都兼之官衡邸

· 尹台
三年古县鸣琴治,千里长江转饷行。 书剑不妨随客棹,烟花聊复憩仙城。 邹裾岂惮王门曳,蔡屣谁当贤馆迎。 悬想过家应岁晏,片帆应共北鸿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指军粮或官俸。
  • 南都:指南京。
  • 衡邸:指衡州的官邸。
  • 鸣琴:比喻治理得法,政事清简。
  • 转饷:转运粮饷。
  • 书剑:书和剑,代表文武双全。
  • 客棹:客船。
  • 烟花:指春天的景色。
  • 仙城:比喻繁华的城市。
  • 邹裾:指邹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这里比喻有才学的人。
  • 王门:指权贵之家。
  • 蔡屣:指蔡邕,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这里比喻有才学的人。
  • 贤馆:指贤人聚集的地方。
  • 岁晏:年末。
  • 北鸿:北方的鸿雁,比喻北方的消息或人。

翻译

三年治理古县,政事如鸣琴般和谐,如今千里转运粮饷前往南京,兼任衡州官邸的职务。 不妨带着书剑随客船而行,春日繁花似锦,暂且在繁华的都市中稍作停留。 有才学的人岂会畏惧在权贵门前展示自己,贤人聚集之地自会有人迎接。 心中惦念着家乡,想必年末时会回去,此刻的航程应与北方的鸿雁一同启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官员离任古县,前往南京及衡州任职的情景。诗中,“鸣琴治”形象地表达了治理得法,政事清简的景象,而“转饷行”则展现了官员的职责所在。后句通过“书剑”、“客棹”、“烟花”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文武双全、旅途中的春日美景。末句则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及对未来的期许,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