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吟

道周古松树,半荣半已枯。 长丝敛柯叶,流膏出皮肤。 旁见斤斧痕,文理烂交敷。 历岁岂不深,养质心匪虚。 孰俾夜焚之,光辉发烜如。 致民思利用,斩凿及根株。 薿薿中泽棘,菀菀高林樗。 非材众所弃,生意乃有馀。 反嗤尔为松,憔悴独何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茂盛。
  • :这里指松树的细长枝条。
  • 柯叶:枝叶。
  • 流膏:流出树脂。
  • 文理:纹理,指树皮的纹路。
  • 烂交敷:交错分布。
  • 养质:保养本质。
  • 心匪虚:内心不空虚。
  • :使。
  • 烜如:明亮的样子。
  • 薿薿(nǐ nǐ):茂盛的样子。
  • 菀菀(yù yù):茂盛的样子。
  • (chū):臭椿树,常被视为无用之树。
  • 生意:生命力。
  • 反嗤:反而嘲笑。

翻译

道旁有一棵古松树,一半茂盛一半已经枯萎。长长的枝条收敛了叶子,树脂从树皮中流出。旁边可以看到斧头的痕迹,树皮的纹理交错分布。虽然历经岁月已经很深,但保养本质的内心并不空虚。谁使它在夜晚被焚烧,光芒明亮如发。这使得人们思考如何利用它,开始砍伐甚至挖掘到根株。茂盛的泽边荆棘,和高大的林中臭椿树。因为无用而被众人抛弃,却反而生命力有余。反而嘲笑这棵松树,为何独自憔悴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棵半荣半枯的古松,反映了生命的坚韧与社会的残酷。松树虽历经岁月,仍保持其本质,但最终被人类利用,甚至被焚烧。诗中对比了被视为无用的荆棘和臭椿树,它们虽被抛弃却生命力旺盛,反观松树却因人类的利用而憔悴。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也是对社会现象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