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宪卿省郎织毯松江还诗以送之

· 贝琼
鹤城翠织出天机,卷付星查使者归。 瑞草奇花春欲动,彩鸾青鹤昼交飞。 峒人不用誇山罽,朝士何须惜地衣。 闻说千秋佳节近,吴宫高会更光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鹤城:指松江,因其地有鹤鸣之声,故称。
  • 翠织:指精美的织物。
  • 天机:指天上仙女的织机,比喻织工精巧。
  • 星查:即星槎,传说中可通往天河的船。
  • 峒人:指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
  • 山罽:山中野兽的毛皮。
  • 朝士:指朝廷的官员。
  • 地衣:指地毯。
  • 千秋佳节:指重要的节日。
  • 吴宫:指吴地的宫殿,这里泛指豪华的场所。

翻译

鹤城松江的翠织毯出自天上的织机,卷起交给乘星槎归去的使者。 瑞草奇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彩鸾青鹤在白昼中交相飞翔。 山区的少数民族无需再夸耀他们的山中毛皮,朝廷的官员也不必再惋惜地上的地毯。 听说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日,吴地的宫殿将更加光辉灿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松江织毯的精美与珍贵,通过“鹤城翠织出天机”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品质。诗中“瑞草奇花春欲动,彩鸾青鹤昼交飞”以生动的自然景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喜庆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比“峒人”与“朝士”的态度,突出了织毯的非凡价值。结尾提及“千秋佳节”,预示着节日的盛况,而“吴宫高会更光辉”则进一步以宫廷的辉煌来象征织毯的光彩夺目。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