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癸夘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子期既不遇,伯牙弦已绝。 山中少人事,柴门昼长闭。 漠漠寒云低,纷纷忽飘雪。 喜与林下士,襟怀共清洁。 诗酒有馀兴,盘飧无盛设。 因歌棠棣诗,我心足怡悦。 既笃友于好,各思继前烈。 吾爱东篱花,清香存晚节。 得意欲忘言,奚较工与拙。 予心虽坦然,泾渭宁无别。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期:指钟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师,与伯牙为知音。
  • 伯牙:古代著名的琴师,与钟子期为知音,后因钟子期去世而断弦不再弹琴。
  • 山中: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 林下士:指隐居的士人。
  • 棠棣:一种植物,这里指《诗经》中的《棠棣》篇,表达兄弟情谊。
  • 友于:指兄弟。
  • 东篱花:指菊花,常用来象征高洁。
  • 泾渭:泾水和渭水,泾水清而渭水浊,比喻是非分明。

翻译

就像钟子期没有遇到知音,伯牙的琴弦也就断了。在山中隐居,很少有人事纷扰,柴门常常在白天也紧闭着。天空布满了密密的寒云,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我很高兴能与林中的隐士们一起,我们的心境都是那么清洁。虽然诗酒之余,饭菜并不丰盛,但唱起《棠棣》之诗,我的心情就非常愉悦。我们兄弟情深,都希望能继承前人的美德。我喜爱东篱下的菊花,它们的清香象征着晚年的节操。心中有所感悟,言语似乎都显得多余,何必计较技艺的巧拙。虽然我心境坦然,但是非对错还是分得清楚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的宁静生活和对高洁情操的追求。诗中通过“子期”与“伯牙”的典故,暗示了知音难寻的孤独感,但随后通过与林下士的交往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满足和清净。诗酒之余,虽物质简朴,但精神世界丰富,通过对《棠棣》诗的歌唱,强调了兄弟情谊和继承前人美德的愿望。最后,以东篱菊花为喻,表达了对晚节高洁的珍视,以及对言语之外的深刻体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