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篇
游人夜到汝阳间,夜色冥濛不解颜。谁家暗起寒山烧,因此明中得见山。
山头山下须臾满,历险缘深无暂断。焦声散著群树鸣,炎气傍林一川暖。
是时西北多海风,吹上连天光更雄。浊烟熏月黑,高艳爇云红。
初谓炼丹仙灶里,还疑铸剑神溪中。划为飞电来照物,乍作流星并上空。
西山无草光已灭,东顶荧荧犹未绝。沸汤空谷数道水,融盖阴崖几年雪。
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未得贵游同秉烛,唯将半影借披书。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冥濛(míng méng):昏暗不明。
- 寒山烧:指山中的野火。
- 须臾(xū yú):一会儿,短暂的时间。
- 历险缘深:经历艰险,缘由深远。
- 焦声:指火焰燃烧的声音。
- 炎气:热气。
- 海风:从海上吹来的风。
- 浊烟:浓烟。
- 爇(ruò):燃烧。
- 炼丹仙灶:指道士炼丹的炉灶。
- 铸剑神溪:指传说中铸剑的神圣之地。
- 划为飞电:形容火光如闪电般划过。
- 乍作流星:突然像流星一样。
- 荧荧(yíng yíng):微弱的光亮。
- 沸汤空谷:形容水流湍急,如同沸腾的汤。
- 融盖阴崖:指积雪在阴暗的崖壁上融化。
- 凿照:指墙壁上的光影。
- 贵游:尊贵的游客。
- 秉烛:手持蜡烛。
- 半影:微弱的光影。
翻译
游人在夜晚来到汝阳之间,夜色昏暗不明,无法看清面容。不知是谁家暗中点燃了山中的野火,因此才能在明亮中看到山。 山头山下瞬间布满了火光,经历艰险,缘由深远,火光没有暂时断绝。火焰燃烧的声音在群树间回响,热气沿着林间河流温暖了一片。 此时西北方向吹来海风,火光被吹得更加雄壮,直冲天际。浓烟熏黑了月亮,高高的火焰燃烧着云彩,染成了红色。 起初以为是道士炼丹的炉灶中的火光,还怀疑是铸剑神溪中的火焰。火光划过如同闪电照亮万物,突然又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 西山的草木已经没有光亮,东山顶上的微光还未熄灭。空谷中的水流如同沸腾的汤,阴暗的崖壁上积雪正在融化。 在两京之地,贫病交加,居住环境艰苦,四面墙壁都是凿出的光影。未能与尊贵的游客一同手持蜡烛夜游,只能借助微弱的光影来读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中野火燃烧的壮观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火光在夜色中的独特美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比喻,如将火光比作炼丹仙灶和铸剑神溪中的火焰,以及飞电和流星,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贫病生活的感慨,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
王泠然
唐并州太原人,字仲清。七岁见称乡里,十岁辄参举选。玄宗开元五年登进士第。九年,登拔萃科。授太子校书郎。自以才高位卑,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报。改右威卫兵曹参军。工诗善文,所作篇什,时人称之。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