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 ·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拼音

所属合集

#凉州

译文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中的第二首,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单于:古代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这里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翻译

北方的首领远望拂云堆,杀马登上祭台祭祀了好几次。如今汉朝的天子英明神武,不肯用和亲的方式让他们归去了。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前两句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行动,展现其对某些事物的重视和频繁举动。后两句则凸显了汉家天子的威严和强势,强调不再采用和亲这种相对温和的策略。全诗简洁明快,气势不凡,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的政治局面和力量对比,表现出唐朝的强盛和自信,以及在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上的强硬态度。这既展现了大国的风范,也反映出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和较量。

王之涣

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新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6篇诗文

王之涣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