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闻李尚书拜相以诗见贺

· 元稹
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 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弹劾(tán hé):指官员因犯罪或失职被其他官员正式指控。
  • 化权:指掌握权力,特别是政治权力。
  • 百口:指众多的人,这里可能指家族或亲友。
  • 三峡:指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 两漫天:比喻极大的困难或挑战。
  • 入用:指被任命或提拔为官。
  • 旬月:指很短的时间,旬指十天,月指一个月。
  • 司马: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或其他被冤枉的人。
  • 衔冤:指含冤,心中怀有冤屈。
  • 秋瘴:指秋季的瘴气,古代认为秋季是疾病多发的季节。
  • 重泉:指深渊,比喻极大的困难或危险。

翻译

起初因为被弹劾而险些死在东川,后又因亲情关系而涉足权力斗争。 家族众多人共同经历了三峡的艰险,一时之间又面临了双重巨大的挑战。 尚书被提拔为官虽然只是短短的旬月,但司马含冤已经长达十年。 如果再等到秋季瘴气肆虐之后,便担心平地上也会出现深渊般的危险。

赏析

这首诗是元稹对李尚书拜相的祝贺之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遭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李尚书的命运,展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元稹巧妙地运用地理和时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