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司直纵诸公冬日游妙喜寺题照昱二上人房寄长城潘丞述

· 皎然
达贤贵贞隐,常惧迹不灭。 遂与永公期,遗身坐林樾。 华轩何辚辚,为我到幽绝。 心境寒草花,空门青山月。 潘生独不见,清景屡盈缺。 林下常寂寥,人间自离别。 何时解轻佩,来税丘中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达贤:通达贤明的人。
  • 贵贞隐:以隐居为贵,重视贞洁隐逸的生活。
  • 迹不灭:行为或名声不会消失。
  • 永公:指永嘉玄觉禅师,唐代著名禅师。
  • 林樾:林中的树荫。
  • 华轩:华丽的车辆。
  • 辚辚:形容车声。
  • 幽绝:极其幽静。
  • 心境:内心的状态。
  • 寒草花:寒冷中的花草,比喻心境的凄凉。
  • 空门:佛教,指出家修行的地方。
  • 青山月:山中的月亮,象征宁静与超脱。
  • 潘生:指潘述,诗中的另一人物。
  • 清景:清幽的景色。
  • 盈缺:月亮的圆缺,比喻时光的变迁。
  • 林下:林中,指隐居的地方。
  • 寂寥:寂静而空旷。
  • 人间:尘世,世俗的生活。
  • 离别:分别,分离。
  • 解轻佩:解下身上的轻便佩饰,指放弃世俗的束缚。
  • 税丘中辙:税,停歇;丘,小山;辙,车轮痕迹。意指在山中小道上停歇,比喻隐居。

翻译

通达贤明的人以隐居为贵,常常担心自己的名声不会消失。于是与永嘉玄觉禅师约定,遗世独立,坐在林中的树荫下。华丽的车辆辚辚作响,为我来到这极其幽静的地方。内心的状态如同寒冷中的花草,而在空门之中,有青山与月亮相伴。潘述却未能见到,清幽的景色屡次随着月亮的圆缺而变化。林中常常是寂静而空旷的,而人世间却总是有离别。何时才能解下身上的轻便佩饰,来到山中小道上停歇,享受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皎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通过对“达贤贵贞隐”和“遂与永公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高尚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的“华轩何辚辚”与“心境寒草花”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世俗的繁华,后者则是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最后,诗人通过对“何时解轻佩,来税丘中辙”的期待,表达了对脱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深切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隐逸诗人的精神风貌。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