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山诗
山翁亦好禅,借我风溪树。
采药多近峰,汲泉有春渡。
幽僧时相偶,仙子或与晤。
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
如何区中事,夺我林栖趣。
辞山下复上,恋石行仍顾。
宿昔情或乖,庶几迹无误。
松声莫相诮,此心冥去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翁:山中的老人,这里指山中的隐士或僧侣。
- 好禅:喜好禅修。
- 风溪树:风中的溪边树木。
- 汲泉:取泉水。
- 春渡:春天渡口,这里指春天的泉水。
- 幽僧:隐居的僧人。
- 相偶:相遇。
- 仙子:指山中的神女或仙人。
- 与晤:会面。
- 自许:自认为。
- 战胜心:战胜世俗之心。
- 弥高:更加高远。
- 游步:漫步。
- 区中事:尘世中的事务。
- 林栖趣:山林隐居的乐趣。
- 辞山:离开山。
- 恋石:留恋山石。
- 宿昔情:往日的情感。
- 乖:背离。
- 庶几:希望。
- 迹无误:行为无过错。
- 松声:松树的声音。
- 诮:嘲笑。
- 冥去住:心中对去留无动于衷。
翻译
山中的老人也喜欢禅修,他借给我风中溪边的树木。我常常在附近的峰上采药,春天时在泉水边汲水。偶尔会遇到隐居的僧人,有时仙子也会与我相会。我自认为已经战胜了世俗之心,独自漫步在更加高远的地方。为何尘世中的事务,要夺走我山林隐居的乐趣呢?离开山后又回来,留恋山石,行走时仍频频回顾。往日的情感或许有所背离,但我希望我的行为没有过错。松树的声音不要嘲笑我,我对去留已经无动于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山翁”、“幽僧”、“仙子”等形象,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诗人通过“采药”、“汲泉”等具体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结尾的“松声莫相诮,此心冥去住”更是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自由的坚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