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春十首

· 元稹
镜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 烟光垂碧草,琼脉散纤云。 岸柳好阴影,风裾遗垢氛。 悠然送春目,八荒谁与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镜皎:像镜子一样明亮。
  • 碧潭水:清澈的潭水。
  • 微波:细小的波纹。
  • 粗成文:形成了粗糙的纹理。
  • 烟光:朦胧的光线。
  • :覆盖。
  • 琼脉:美丽的纹理,这里形容云彩。
  • 散纤云:分散的细小云朵。
  • 风裾:风中的裙摆,比喻风的形态。
  • 垢氛:污浊的气氛。
  • 八荒:指极远的地方。

翻译

清澈的潭水如明镜般皎洁,细小的波纹形成了粗糙的纹理。 朦胧的光线覆盖着碧绿的草地,美丽的云彩像琼玉的脉络般散开。 岸边的柳树投下美好的阴影,风中仿佛有裙摆遗留的污浊气息。 悠然地送别春天的目光,遥望八方,谁又能与我为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和对孤独感的抒发。诗中“镜皎碧潭水”与“微波粗成文”形成对比,既展现了潭水的清澈,又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后文通过对烟光、琼脉、岸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春天逝去的感慨。最后一句“八荒谁与群”则强烈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知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元稹诗歌的独特魅力。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