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韶州书至代简答之

相别何悠悠,梅花十寒整。 音尘中断绝,窅若堕深井。 忽枉尺素书,开读喜不定。 庾岭秋正高,扬旌下松径。 君才足理郡,韶民日延颈。 古来水火喻,子产功在郑。 岁计谅有馀,愿闻下车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窅(yǎo):深远,深邃。
  • 尺素书:古代用绢帛写的书信。
  • 庾岭:即大庾岭,位于今江西省大余县南。
  • 扬旌:举旗,这里指行军或出行。
  • 松径:松林间的小路。
  • 理郡:治理郡县。
  • 韶民:指韶州(今广东韶关)的百姓。
  • 延颈:伸长脖子,形容期待的样子。
  • 水火喻:比喻治理得当,如水火相济。
  •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以善于治理著称。
  • 下车令:指新官上任的政令。

翻译

相别已久,整整十个寒冬梅花盛开。 音信断绝,感觉如同坠入深井般遥远。 忽然收到你的书信,打开阅读后喜不自胜。 庾岭的秋天正高,你举旗沿着松林小路前行。 你的才能足以治理郡县,韶州的百姓正翘首以盼。 古来用水火比喻治理,子产在郑国留下了功绩。 一年的计划定然充裕,愿闻你上任后的新政令。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蒋韶州的思念及对其即将上任的期待。诗中通过“梅花十寒整”和“音尘中断绝”描绘了长时间的别离和音信的隔绝,情感深沉。后文则转为对友人才能的肯定和对韶州百姓期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治理能力的信任和对百姓福祉的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民生的关切。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