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观化书六字壁间曰造物一场变化

孔子曳杖歌,逍遥梦化后。 我梦已逍遥,六字书在牖。 圣愚各有尽,观化一遭走。 问我年几何,春秋四十九。 死生若昼夜,当速何必久。 即死无所怜,乾坤一刍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拖,拉。
  • (yǒu):窗户。
  • 圣愚:圣人和愚人。
  • 观化:观察变化。
  • 刍狗 (chú gǒu):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翻译

孔子在梦中拖着拐杖歌唱,自在地游走在梦醒之后。 我在梦中也感到自在,六个字写在窗户上。 圣人和愚人都有终结,我观察了一次变化。 问我年纪多大,已经四十九个春秋。 生死如同昼夜,既然要快又何必长久。 即使死去也不值得怜悯,天地间不过是一只草扎的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梦境来表达对生死和变化的深刻理解。诗人借用孔子曳杖歌的典故,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心态。诗中“死生若昼夜”一句,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生死的循环和无常,而“乾坤一刍狗”则进一步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人生在宇宙中的渺小和无足轻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