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内翰廷祥书括而成诗呈胡希仁提学
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
眇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
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
至无有至动,至近至神焉。
发用兹不穷,缄藏极渊泉。
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
学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缠。
本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
戒慎与恐惧,斯言未云偏。
后儒不省事,差失毫釐间。
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糟粕:指事物的粗糙部分或无用部分。
- 眇(miǎo):微小。
-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 至无:极度的空无。
- 至动:极度的动态。
- 缄藏:封闭隐藏。
- 渊泉:深泉。
- 陈编:旧书或旧文献。
- 牵缠:纠缠不清。
- 戒慎:警惕谨慎。
- 恐惧:害怕。
- 了心人:心无挂碍的人。
- 素琴:无弦的琴。
翻译
古人抛弃粗糙无用的部分,因为那不是真正的传承。 微小如一勺水,积少成多便成了大河。 也有不是积累而成的,源头的水自然细流不断。 在极度的空无中存在极度的动态,最近的也是最神奇的。 其作用无穷无尽,封闭隐藏在深泉之中。 我能掌握其中的关键,何必去翻阅旧书。 学习最怕不用心,用心却会带来纠缠。 本质虚无而形态实在,确立根本贵在自然。 警惕与害怕,这些话并不偏颇。 后来的儒者不理解这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寄语心无挂碍的人,无弦的琴自有其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糟粕”与“真传”、“积累”与“自然”等概念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和生活的深刻见解。诗中强调了自然与积累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事物本质的智慧。同时,诗也批判了后世儒者对于经典的误解和偏差,倡导了一种超越文字、直达本质的学习态度。最后,以“素琴本无弦”作结,寓意真正的智慧和境界是不依赖外在形式的,而是内心的领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