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台怀古姑苏台

· 陈琏
高皇仗义诸侯归,沛中白日神龙飞。 三秦已定四海一,图治宁敢忘宵衣。 大风歌来山岳动,父老闻之泪如涌。 此时何不歌南薰,慷慨尊前似矜勇。 翠华不来台已荒,满林松桧声悠扬。 后人登临空叹息,怀古之情岂终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 仗义:依仗正义。
  • 沛中:指刘邦的故乡沛县。
  • 白日神龙飞:比喻刘邦如神龙般崛起。
  • 三秦:指关中地区,刘邦在此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 四海一:指天下统一。
  • 图治:谋划治理国家。
  • 宵衣:天未亮就穿衣起身,比喻勤于政事。
  • 大风歌:刘邦所作的歌,表达其豪情壮志。
  • 山岳动:形容歌声激昂,震动山岳。
  • 南薰:古代传说中的五音之一,代表南方的音乐。
  • 矜勇:夸耀勇敢。
  • 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代指皇帝。
  • 台已荒:指姑苏台已经荒废。
  • 松桧:松树和桧树,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
  • 怀古之情岂终极:对古时的怀念之情没有尽头。

翻译

汉高祖刘邦依仗正义,诸侯纷纷归附,在沛县如同白日中的神龙般崛起。平定三秦,统一四海,他勤于政事,不忘治理国家。他所作的《大风歌》激昂震动山岳,父老们听到后泪如泉涌。这时为何不歌唱南方的音乐,慷慨地在尊前夸耀勇敢。皇帝不再来,姑苏台已经荒废,满林的松树和桧树声悠扬。后人登临此地只能空叹息,对古时的怀念之情没有尽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汉高祖刘邦的赞颂,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白日神龙飞”和“大风歌来山岳动”等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刘邦的英勇和豪情,而“翠华不来台已荒”则透露出对历史遗迹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历史的辉煌,也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无限追思。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