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二月二十三日问马坰野寓宝坻公署有感时令君曹公将内召
山映崆峒带远晖,晴楼沙树昔年非。
地经烽火寒烟乱,鸟积斜阳塞草肥。
古梵疏钟声绕梦,孤城细雨泪沾衣。
春风信宿神明宰,又复搴惟傍紫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申: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此处具体年份不详。
- 坰野:遥远的郊野。
- 宝坻:地名,今属天津市。
- 公署:官府办公的地方。
- 令君:对地方官的尊称。
- 曹公:指曹姓的官员。
- 内召:被朝廷召回到中央任职。
- 崆峒:山名,此处可能指远处的山影。
- 晴楼:晴朗天空下的楼阁。
- 沙树:沙漠中的树木。
- 昔年非:往昔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 烽火: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烟火。
- 寒烟:冷清的烟雾。
- 鸟积:鸟群聚集。
- 斜阳:夕阳。
- 塞草:边塞的草。
- 古梵:古老的梵音,指寺庙的钟声。
- 疏钟:稀疏的钟声。
- 声绕梦:钟声萦绕在梦中。
- 孤城:孤立的城池。
- 细雨:小雨。
- 神明宰:指有德行的官员。
- 搴惟:揭起帷幕。
- 紫薇:星座名,古代常用来比喻朝廷或皇帝。
翻译
山影映照着遥远的崆峒,阳光洒在晴朗的楼阁和沙漠的树木上,往昔的景象已不复存在。经历过烽火的洗礼,冷清的烟雾缭绕,鸟群在夕阳下聚集,边塞的草因斜阳而显得更加茂盛。古老的梵音钟声在梦中回响,孤立的城池在细雨中,泪水沾湿了衣襟。春风吹拂,有德行的官员再次揭起帷幕,靠近象征朝廷的紫薇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官员的离愁别绪。通过“山映崆峒”、“晴楼沙树”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荒凉。诗中“烽火寒烟”、“鸟积斜阳”等句,既反映了边塞的历史沧桑,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结尾的“春风信宿神明宰,又复搴惟傍紫薇”则寄寓了对有德官员的期待和对朝廷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